今年兩會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提到:“推動商業航天、低空經濟、深海科技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”。“深海科技”首次被寫入工作報告,與商業航天、低空經濟并列提出。這一重要部署標志著深海科技發展進入新階段,正從研發探索加速向產業化應用轉型,有望帶動整個深海產業鏈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。
目前深海科技正成為驅動海洋經濟由“量”向“質”躍升、從“規模擴張”向“高附加值”轉型的關鍵引擎。隨著我國海洋經濟規模突破10萬億元,以船舶工業、海洋電力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快速增長,為深海科技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產業支撐。

遠東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(公司簡稱:遠東股份 股票代碼:600869)緊抓政策機遇,向海圖強,依托深厚線纜行業積淀,深耕海纜領域,以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,深度融入國家海洋強國戰略。
作為中國線纜行業領軍企業,遠東早在2013年便前瞻布局海纜技術研發,2022年開始建設的江蘇如東海纜產業基地,配備全球領先的149.86米VCV立塔及5萬噸級專用碼頭,布置了6 條海纜生產線,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塔6線+8線的最強最優性價比產品產線,已形成年產2000公里海底電纜、6000公里海底光纜的產能,成為行業首個“燈塔工廠”。

更在2024年成功入選工信部“5G工廠”,遠東海纜充分利用5G技術的優勢,結合物聯網、大數據分析、人工智能(AI)以及邊緣計算等多項前沿信息技術,全面革新了運營模式。從生產制造到設備管理,再到智慧能源與物流系統,乃至整個園區的智慧化建設,都實現了深度整合與優化。通過精準的數據分析與價值挖掘,遠東海纜能夠迅速響應市場需求變化,并依托遠東經營分析賦能平臺,確保業務需求與5G特性之間的完美契合,從而實現生產效率與靈活性的雙重飛躍。

技術創新是遠東推動綠色變革的核心動力。從超高層建筑垂吊電纜到±800kV特高壓直流工程,從風電耐扭曲軟電纜到儲能系統全產業鏈布局,遠東以自主研發突破技術壁壘,讓綠色能源高效連接千行百業。白鶴灘水電站的澎湃電流、港珠澳大橋的智慧線纜、華龍一號的核電保障,這些國家重大工程中躍動的“遠東綠”,正是企業以科技賦能低碳發展的生動注腳。而出口“一帶一路”的綠色產品,更將中國智造的環保理念播撒向全球。
站在深海經濟爆發的歷史節點,遠東將多年電纜行業積淀轉化為向海圖強的新質生產力。未來,遠東海纜將持續深化技術創新與產業協同,為構建自主可控的深海產業鏈、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遠東力量。